【数据结构】跳表

一、基本概念

1.1 定义

跳表(SkipList):增加了向前指针的链表叫做指针。跳表全称叫做跳跃表,简称跳表。跳表是一个随机化的数据结构,实质是一种可以进行二分查找的有序链表。

跳表在原有的有序链表上增加了多级索引,通过索引来实现快速查询。跳表不仅能提高搜索性能,同时也可以提高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性能。

跳表=链表+多级索引结构

对于一个单链表来讲,即便链表中存储的数据是有序的,如果我们要想在其中查找某个数据,也只能从头到尾遍历链表。这样查找效率就会很低,时间复杂度会很高,是O(n)。

【数据结构】跳表

那怎么来提高查找效率呢?如果像图中那样,对链表建立一级”索引”,查找起来是不是就会更快一些呢?每两个结点提取一个结点到上一级,我们把抽出来的那一级叫作索引或索引层。图中的down表示down指针,指向下一级结点。

【数据结构】跳表

如果我们现在要查找某个结点,比如16。我们可以先在索引层遍历,当遍历到索引层中值为13的结点时,我们发现下一个结点是17,那要查找的结点16肯定就在这两个结点之间。然后我们通过索引层结点的down指针,下降到原始链表这一层,继续遍历。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再遍历2个结点,就可以找到值等于16的这个结点了。这样,原来如果要查找16,需要遍历10个结点,现在只需要遍历7个结点。

加来一层索引之后,查找一个结点需要遍历的结点个数减少了,也就是说查找效率提高了。

跟前面建立第一级索引的方式相似,我们在第一级索引的基础之上,每两个结点就抽出一个结点到第二级索引。现在我们再来查找16,只需要遍历6个结点了,需要遍历的结点数量又减少了。

【数据结构】跳表

1.2 时间复杂度

假设每两个结点会抽出一个结点作为上一级索引的结点,那第一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2,第二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4,第三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8,依次类推,也就是说,第k级索引的结点个数是第k-1级索引的结点个数的1/2,那第

k级索引结点的个数就是n/(2k)。按照我们刚才讲的,每两个结点会抽出一个结点作为上一级索引的结点,那第一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2,第二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4,第三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8,依次类推,也就是说,第k级索引的结点个数是第k-1级索引的结点个数的1/2,那第k级索引结点的个数就是n/(2k)。

假设索引有h级,最高级的索引有2个结点。通过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n/(2h)=2,从而求得h=log2n-1。如果包含原始链表这一层,整个跳表的高度就是log2n。我们在跳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候,如果每一层都要遍历m个结点,那在跳表中查询一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m*logn)。那这个m的值是多少呢?按照前面这种索引结构,我们每一级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3个结点,也就是说m=3,为什么是3呢?

假设我们要查找的数据是x,在第k级索引中,我们遍历到y结点之后,发现x大于y,小于后面的结点z,所以我们通过y的down指针,从第k级索引下降到第k-1级索引。在第k-1级索引中,y和z之间只有3个结点(包含y和z),所以,我们在K-1级索引中最多只需要遍历3个结点,依次类推,每一级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3个结点。

【数据结构】跳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到m=3,所以在跳表中查询任意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logn)。这个查找的时间复杂度跟二分查找是一样的。

1.3 空间复杂度

比起单纯的单链表,跳表需要存储多级索引,肯定要消耗更多的存储空间。那到底需要消耗多少额外的存储空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跳表的空间复杂度。假设原始链表大小为n,那第一级索引大约有n/2个结点,第二级索引大约有n/4个结点,以此类推,每上升一级就减少一半,直到剩下2个结点。如果我们把每层索引的结点数写出来,就是一个等比数列。

【数据结构】跳表

这几级索引的结点总和就是n/2+n/4+n/8…+8+4+2=n-2。所以,跳表的空间复杂度是O(n)。也就是说,如果将包含n个结点的单链表构造成跳表,我们需要额外再用接近n个结点的存储空间。那我们有没有办法降低索引占用的内存空间呢?

我们前面都是每两个结点抽一个结点到上级索引,如果我们每三个结点或五个结点,抽一个结点到上级索引,是不是就不用那么多索引结点了呢?我画了一个每三个结点抽一个的示意图,你可以看下。

【数据结构】跳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级索引需要大约n/3个结点,第二级索引需要大约n/9个结点。每往上一级,索引结点个数都除以3。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设最高一级的索引结点个数是1。我们把每级索引的结点个数都写下来,也是一个等比数列。

【数据结构】跳表

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总的索引结点大约就是n/3+n/9+n/27+…+9+3+1=n/2。尽管空间复杂度还是O(n),但比上面的每两个结点抽一个结点的索引构建方法,要减少了一半的索引结点存储空间。

二、插入和删除

实际上,跳表这个动态数据结构,不仅支持查找操作,还支持动态的插入、删除操作,而且插入、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logn)。

2.1 插入

跳表插入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支持高效的动态插入。

在单链表中,一旦定位好要插入的位置,插入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很低的,就是O(1)。但是为了保证原始链表中数据的有序性,我们需要先找到要插入的位置,这个查找的操作就会比较耗时。

对于纯粹的单链表,需要遍历每个结点,来找到插入的位置。但是对于跳表来说,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所以这里查找某个数据应该插入的位置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logn),如下图所示:

【数据结构】跳表

2.2 删除

跳表的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logn),支持动态的删除。

在跳表中删除某个结点时,如果这个结点在索引中也有出现,我们除了要删除原始链表中的结点,还要删除索引中的。

因为单链表中的删除操作需要拿到要删除结点的前驱结点,然后通过指针操作完成删除。所以在查找要删除的结点的时候,一定要获取前驱结点(双向链表除外)。因此跳表的删除操作时间复杂度即为O(logn)。

2.3 跳表索引动态更新

当我们不停地往跳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我们不更新索引,就有可能出现某2个索引结点之间数据非常多的情况。极端情况下,跳表还会退化成单链表。

【数据结构】跳表

我们通过一个随机函数,来决定将这个结点插入到哪几级索引中,比如随机函数生成了值K,那我们就将这个结点添加到第一级到第K级这K级索引中。

【数据结构】跳表

三、实现步骤分析

3.1 思路

先讨论插入,我们先看理想的跳跃表结构,L2层的元素个数是L1层元素个数的1/2,L3层的元素个数是L2层的元素个数的1/2,以此类推。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只要在插入时尽量保证上一层的元素个数是下一层元素的1/2,我们的跳跃表就能成为理想的跳跃表。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插入时保证上一层元素个数是下一层元素个数的1/2呢?很简单,抛硬币就能解决了!假设元素X要插入跳跃表,很显然,L1层肯定要插入X。那么L2层要不要插入X呢?我们希望上层元素个数是下层元素个数的1/2,所以我们有1/2的概率希望X插入L2层,那么抛一下硬币吧,正面就插入,反面就不插入。那么L3到底要不要插入X呢?相对于L2层,我们还是希望1/2的概率插入,那么继续抛硬币吧!以此类推,元素X插入第n层的概率是(1/2)的n次。这样,我们能在跳跃表中插入一个元素了。

在此还是以上图为例:跳跃表的初试状态如下图,表中没有一个元素:

【数据结构】跳表

如果我们要插入元素2,首先是在底部插入元素2,如下图:

【数据结构】跳表

然后我们抛硬币,结果是正面,那么我们要将2插入到L2层,如下图:

【数据结构】跳表

继续抛硬币,结果是反面,那么元素2的插入操作就停止了,插入后的表结构就是上图所示。接下来,我们插入元素33,跟元素2的插入一样,现在L1层插入33,如下图:

【数据结构】跳表

然后抛硬币,结果是反面,那么元素33的插入操作就结束了,插入后的表结构就是上图所示。接下来,我们插入元素55,首先在L1插入55,插入后如下图:

【数据结构】跳表

然后抛硬币,结果是正面,那么L2层需要插入55,如下图:

【数据结构】跳表

继续抛硬币,结果又是正面,那么L3层需要插入55,如下图:

【数据结构】跳表

以此类推,我们插入剩余的元素。当然因为规模小,结果很可能不是一个理想的跳跃表。但是如果元素个数n的规模很大,学过概率论的同学都知道,最终的表结构肯定非常接近于理想跳跃表。

3.2 代码实现(一)

采用随机数生成的方式来获取新元素插入的最高层数。我们先估摸一下n的规模,然后定义跳跃表的最大层数maxLevel,那么底层,也就是第0层,元素是一定要插入的,概率为1;最高层,也就是maxLevel层,元素插入的概率为1/2^maxLevel。

我们先随机生成一个范围为0~2maxLevel-1的一个整数r。那么元素r小于2(maxLevel-1)的概率为1/2,r小于2(maxLevel-2)的概率为1/4,……,r小于2的概率为1/2(maxLevel-1),r小于1的概率为1/2^maxLevel。

举例,假设maxLevel为4,那么r的范围为0~15,则r小于8的概率为1/2,r小于4的概率为1/4,r小于2的概率为1/8,r小于1的概率为1/16。1/16正好是maxLevel层插入元素的概率,1/8正好是maxLevel层插入的概率,以此类推。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先比较r和1,如果r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Random;

/**
 * 实现跳跃表:能够对递增链表实现logN的查询时间
 */
public class SkipList {

    // 约束整个跳表的最大层级。2^6(2的6次方)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LEVEL = 1 << 6;

    // 跳跃表数据结构
    private SkipNode top;

    // 跳表默认层级数
    private int level = 0;

    // 用于产生随机数的Random对象
    private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public SkipList() {
        // 创建默认初始高度的跳跃表
        this(4);
    }

    // 跳表的初始化
    public SkipList(int level) {
        this.level = level;
        int i = level;
        SkipNode temp = null;
        SkipNode prev = null;
        while (i-- != 0) {
            /**
             * 从下往上进行初始化。假设level为3,每个层级初始化一个值为null,分值为最小double的初始节点
             * +---+
             * | 3 |
             * +---+
             * +---+
             * | 2 |
             * +---+
             * +---+
             * | 1 |
             * +---+
             */
            temp = new SkipNode(null, Double.MIN_VALUE);
            temp.down = prev;
            prev = temp;
        }
        // 头节点
        top = temp;
    }

    /**
     * 产生节点的高度。使用抛硬币
     *
     * @return
     */
    private int getRandomLevel() {
        int lev = 1;
        /**
         * 核心:初始层级为1,那么此算法需要保证为2的概率为1/2,为3的概率为1/4,如此循环下去。。。
         * 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第2层节点数量是第1层的两倍,第3层节点数量是第2层节点数量的两倍。
         * 第n层节点数量是第n-1层节点数量的两倍。
         * 因为如果每层节点数量过多,那么就跟单链表的查询一样了,影响性能。
         */
        while (random.nextInt() % 2 == 0) {
            lev++;
        }

        return lev > MAX_LEVEL ? MAX_LEVEL : lev;
    }

    /**
     * 存放一个数据到跳表中
     * @param score
     * @param val
     */
    public void put(double score, T val) {
        // 若cur不为空,表示当前score值的节点存在
        SkipNode t = top, cur = null;
        /**
         * path存的是每一层需要插入新节点的前驱节点的集合。
         *  假设对于三层层级的跳表来说,需要插入分值为4的,那么path里的最终数据为[3,3,1]。
         *  第一个3代表是第一层的3,第二个3代表是第二层的3,第三个1代表是第三层的1,
         *  代表新节点将要插在这些节点的后面,也可以说这些节点是新节点的前驱节点。
         * level3 1
         *           |
         * level2 1---->3---->6
         *        |     |     |
         * level1 1->2->3->5->6
         */
        List> path = new ArrayList<>();
        //当头节点不为空的时候,一直轮询
        while (t != null) {
            //若存在分值相同的,直接退出轮询。若分值相同,则会做覆盖处理
            if (t.score == score) {
                cur = t;
                // 表示存在该值的点,表示需要更新该节点
                break;
            }
            //如果右节点不存在,那么开始往下找,这一层也就结束,因此需要记录当前节点到path中
            if (t.next == null) {
                path.add(t);
                //当down节点存在时,此次循环结束,继续往下找;否则退出轮询
                if (t.down != null) {
                    t = t.down;
                    continue;
                } else {
                    break;
                }
            }
            //如果右节点的分数大于新节点分值,那么此层查找结束,继续查down节点,并记录当前层的当前节点
            if (t.next.score > score) {
                path.add(t);
                if (t.down == null) {
                    break;
                }
                t = t.down;
            } else
                t = t.next;
        }
        /**
         * 如果存在相同分值的,直接更改down这条竖线上所有数据就好。例如分值为3,那么改3这条竖线上所有的值就好
         * level3 1
         *           |
         * level2 1---->3---->6
         *        |     |     |
         * level1 1->2->3->5->6
         */
        if (cur != null) {
            while (cur != null) {
                cur.val = val;
                cur = cur.down;
            }
        } else {
            // 当前表中不存在score值的节点,需要从下到上插入
            int lev = getRandomLevel();
            /**
             * 当翻硬币的层级大于当前层级时,需要更新top这一列的节点数量,同时需要在path中增加这些新的首节点。
             * 当小于当前层级时,直接在
             */
            if (lev > level) {
                /**
                 * 假如翻硬币的层级为4,那么对于如下跳表
                 * level3 1
                 *           |
                 * level2 1---->3---->6
                 *        |     |     |
                 * level1 1->2->3->5->6
                 * -----变成------
                 * level4 null
                 *        |
                 * level3 1
                 *           |
                 * level2 1---->3---->6
                 *        |     |     |
                 * level1 1->2->3->5->6
                 * 新的top头节点为level4的null
                 */
                SkipNode temp = null;
                // 前驱节点现在是top了
                SkipNode prev = top;
                while (level++ != lev) {
                    temp = new SkipNode(null, Double.MIN_VALUE);
                    // 加到path的首部
                    path.add(0, temp);
                    temp.down = prev;
                    prev = temp;
                }
                // 头节点
                top = temp;
                // level长度增加到新的长度
                level = lev;
            }
            /**
             * 从后向前遍历path中的每一个节点,在其后面增加一个新的节点
             * 注:从第一层开始往上添加。path中的数据是从最高层级添加下来的,
             *     因此需要从最后一位取,代表是第一层的新节点的前驱节点
             */
            SkipNode downTemp = null, temp = null, prev = null;
            //由于是从path中倒序取数,因此i>level-lev,
            // 因为level-1到level-lev之间的举例为lev-1,就是翻硬币翻出来的层数
            for (int i = level - 1; i >= level - lev; i--) {
                temp = new SkipNode(val, score);
                prev = path.get(i);
                temp.next = prev.next;
                prev.next = temp;
                temp.down = downTemp;
                downTemp = temp;
            }
        }
    }

    /**
     * 查找跳跃表中的一个值
     *
     * @param score
     * @return
     */
    public T get(double score) {
        SkipNode t = top;
        while (t != null) {
            if (t.score == score)
                return t.val;
            if (t.next == null) {
                if (t.down != null) {
                    t = t.down;
                    continue;
                } else
                    return null;
            }
            if (t.next.score > score) {
                t = t.down;
            } else
                t = t.next;
        }
        return null;
    }

    /**
     * 根据score的值来删除节点。
     *
     * @param score
     */
    public void delete(double score) {
        // 1,查找到节点列的第一个节点的前驱
        SkipNode t = top;
        while (t != null) {
            if (t.next == null) {
                t = t.down;
                continue;
            }
            if (t.next.score == score) {// 在这里说明找到了该删除的节点
                t.next = t.next.next;
                t = t.down;// 删除当前节点后,还需要继续查找之后需要删除的节点
                continue;
            }
            if (t.next.score > score)
                t = t.down;
            else
                t = t.next;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SkipNode t = top, next = null;
        while (t != null) {
            next = t;
            while (next != null) {
                sb.append(next.score + " ");
                next = next.next;
            }
            sb.append("\n");
            t = t.down;
        }
        return sb.toString();
    }

    /**
     * 跳跃表的节点的构成
     *
     * @param
     */
    private static class SkipNode {
        // 存储的数据
        E val;
        /**
         * 跳跃表按照这个分数值进行从小到大排序。
         * 注:通过引入分值,以分值大小进行排序,这样跳表中存储的数据可以是对象等复杂类型数据
         */
        double score;
        // next指针,down指针。一个指向右边元素,一个指向下层元素
        SkipNode next, down;

        SkipNode(E val, double score) {
            this.val = val;
            this.score = scor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kipList list = new SkipList<>();
        list.put(1.0, "1.0");
        System.out.println(list);
        list.put(2.0, "2.0");
        System.out.println(list);
        list.put(3.0, "3.0");
        System.out.println(list);
        list.put(4.0, "4.0");
        System.out.println(list);
        list.put(5.0, "5.0");
        System.out.println(list);
        list.delete(3.0);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查找4.0" + list.get(4.0));
    }
}

运行结果:

【数据结构】跳表

当然每次运行结果层数都可能会不一样,这也正是翻硬币的作用所在。

4.9E-324是double最小值,也就是我们初始化节点的默认value值。

3.3 代码实现(二)

// 跳表中存储的是正整数,并且存储的数据是不重复的
public class SkipLi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LEVEL = 16; // 结点的个数

    private int levelCount = 1; // 索引的层级数

    private Node head = new Node(); // 头结点

    private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 查找操作
    public Node find(int value){
        Node p = head;
        for(int i = levelCount - 1; i >= 0; --i){
            while(p.next[i] != null && p.next[i].data < value){
                p = p.next[i];
            }
        }

        if(p.next[0] != null && p.next[0].data == value){
            return p.next[0]; // 找到,则返回原始链表中的结点
        } else {
            return null;
        }
    }

    // 插入操作
    public void insert(int value){
        int level = randomLevel();
        Node newNode = new Node();
        newNode.data = value;
        newNode.maxLevel = level; // 通过随机函数改变索引层的结点布置
        Node update[] = new Node[level];
        for(int i = 0; i < level; ++i){
            update[i] = head;
        }

        Node p = head;
        for(int i = level - 1; i >= 0; --i){
            while(p.next[i] != null && p.next[i].data < value){
                p = p.next[i];
            }
            update[i] = p;
        }

        for(int i = 0; i < level; ++i){
            newNode.next[i] = update[i].next[i];
            update[i].next[i] = newNode;
        }
        if(levelCount < level){
            levelCount = level;
        }
    }

    // 删除操作
    public void delete(int value){
        Node[] update = new Node[levelCount];
        Node p = head;
        for(int i = levelCount - 1; i >= 0; --i){
            while(p.next[i] != null && p.next[i].data < value){
                p = p.next[i];
            }
            update[i] = p;
        }

        if(p.next[0] != null && p.next[0].data == value){
            for(int i = levelCount - 1; i >= 0; --i){
                if(update[i].next[i] != null && update[i].next[i].data == value){
                    update[i].next[i] = update[i].next[i].next[i];
                }
            }
        }
    }

    // 随机函数
    private int randomLevel(){
        int level = 1;
        for(int i = 1; i < MAX_LEVEL; ++i){
            if(random.nextInt() % 2 == 1){
                level++;
            }
        }

        return level;
    }

    // Node内部类
    public class Node{
        private int data = -1;
        private Node next[] = new Node[MAX_LEVEL];
        private int maxLevel = 0;

        // 重写toString方法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StringBuilder builder = new StringBuilder();
            builder.append("{data:");
            builder.append(data);
            builder.append("; leves: ");
            builder.append(maxLevel);
            builder.append(" }");
            return builder.toString();
        }
    }

    // 显示跳表中的结点
    public void display(){
        Node p = head;
        while(p.next[0] != null){
            System.out.println(p.next[0] + " ");
            p = p.next[0];
        }
        System.out.println();
    }
}

参考文章

Original: https://www.cnblogs.com/ciel717/p/16369335.html
Author: 夏尔_717
Title: 【数据结构】跳表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ohngo689.com/598928/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大家都在看

  • 05-ElasticSearch高级搜索

    * package com.coolman.hotel.test; import com.coolman.hotel.pojo.HotelDoc; import com.faste…

    数据库 2023年6月16日
    0121
  • mysql索引

    MySQL索引: MySQL索引的建立对于MySQL的高效运行是很重要的,索引可以大大提高MySQL的检索速度。 1.创建索引1.1单独创建索引 1.2修改表结构创建索引 1.3创…

    数据库 2023年6月11日
    0113
  • 容器化 | 构建 RadonDB MySQL 集群监控平台

    上一篇文章我们演示了如何《在 S3 备份恢复 RadonDB MySQL 集群数据》,本文将演示在 KubeSphere[1] 中使用 Prometheus[2] + Grafan…

    数据库 2023年5月24日
    0114
  • CSS速学!!

    padding:内边距 缩写:缩写: padding:值; 上下左右的内边距一样 padding:值1 值2; 值1代表上下内边距,值2代表左右内边距 padding:值1 值2 …

    数据库 2023年6月16日
    0105
  • Queue

    队列( Queue)是一种经常使用的集合。 Queue实际上是实现了一个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的有序表 Queue接口常用的实现类是 Linke…

    数据库 2023年6月9日
    0114
  • MySQL max() min() 函数取值错误

    今天日志出现异常,一步一步debug发现SQL语句返回值出错,进一步发现是max()函数返回出错。点击跳转解决办法,赶时间的朋友可以去获得答案。当然我还是希望大伙看看原由。 sel…

    数据库 2023年6月16日
    0205
  • MySQL事务

    事务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由一组相关的dml语句组成,该组的dml语句要么全部成功后提交,要么全部失败。进行一个事物操作时,也可以防止其它用户修改表的数据。 举个例子:转账这个操作…

    数据库 2023年6月16日
    0105
  • 达梦产品技术支持培训-day2-DM8常用SQL

    (本文只作为随笔或个人笔记,非官方文档,请勿作他用,谢谢) DM8数据库的SQL兼容性很高,和Oracle差距不大,以下是个人认为比较关键的部分。 1、关键动词 2、数据类型 2….

    数据库 2023年6月11日
    0127
  • SQL的多表查询

    显示内连接: select 字段列表 from 表1 [inner] join 表2 on 连接条件; (PS:方括号(“[]”)内的为可选项;) (注意:…

    数据库 2023年5月24日
    0128
  • 【转】Windows安装运行Kafka

    一、安装JAVA JDK 1、下载安装包 注意:根据32/64位操作系统下载对应的安装包 2、添加系统变量:JAVA_HOME=C:\Program Files (x86)\Jav…

    数据库 2023年6月6日
    099
  • Question05-查询所有同学的学生编号、学生姓名、选课总数、所有课程的总成绩

    * SELECT a.SID, a.Sname, COUNT(b.CID) 选课总数, SUM(score) 总成绩 FROM Student a , SC b WHERE a.S…

    数据库 2023年6月16日
    0187
  • Dubbo源码(二)-SPI源码

    假设你已经知道Dubbo SPI的使用方式,不知道的请出门左转: Dubbo源码地址: 本文使用版本:2.6.x 获取所有的拓展类 Dubbo SPI 的相关逻辑被封装在了 Ext…

    数据库 2023年6月11日
    0100
  • SQL中的排座位问题

    表: Seat +————-+———————+|…

    数据库 2023年6月14日
    0123
  • Django中使用QQ登录

    1.返回QQ登录网址的视图 请求方式: GET /oauth/qq/authorization/?next=xxx 请求参数: 查询字符串 参数名 类型 是否必须 说明 next …

    数据库 2023年6月14日
    0137
  • Redis限制一键登录次数

    一、产生背景 之前的随笔提到过项目中写了一键登录功能、上线后除了有时候网络波动会导致登陆失败,其他情况一直稳如老狗 しかし,邮件看到有人恶意刷一键登录,这年头闲的人可真闲啊,只能思…

    数据库 2023年6月6日
    0103
  • 时序数据库InfluxDB的基本语法

    一 了解InfluxDB的必要性 Time series data is a series of data points each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

    数据库 2023年6月16日
    0102
亲爱的 Coder【最近整理,可免费获取】👉 最新必读书单  | 👏 面试题下载  | 🌎 免费的AI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