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N是否支持增量学习?

问题背景

在机器学习中,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简称KNN)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类与回归算法。但是很多人对于KNN是否支持增量学习存在困惑。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提供相应的算法原理、公式推导、计算步骤和Python代码示例。

算法原理

K最近邻算法是一种基于实例的算法,它通过测量不同特征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分类或回归。对于分类问题,KNN算法通过将未知样本的每个特征与训练集中的已有样本进行比较,并找到与之最相似的K个样本。然后,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将未知样本归类为与其最相似的K个样本中占比最高的类别。

对于回归问题,KNN算法将未知样本与训练集中的已有样本进行比较,并找到与之最相似的K个样本。然后,通过计算这K个样本的平均值作为未知样本的预测值。

公式推导

根据上述算法原理,KNN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计算未知样本与已有样本之间的距离,以及如何找到最相似的K个样本。一种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是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其公式为:

$$
d(x, y) = \sqrt{\sum_{i=1}^{n} (x_i – y_i)^2}
$$

其中,x和y分别表示未知样本和已有样本的特征向量,n表示特征的数量。

计算步骤

KNN算法的计算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数据集:包括已有样本集和未知样本。
  2. 选择K值:确定要考虑的近邻数量。
  3. 计算距离:将未知样本的特征向量与已有样本集中的每个样本进行比较,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并按距离升序排序。
  4. 选择最近邻:选择前K个距离最小的样本作为最近邻。
  5. 判断类别(分类问题):对于分类问题,根据最近邻的类别进行分类预测。即将未知样本归类为与其最相似的K个样本中占比最高的类别。
  6. 计算平均值(回归问题):对于回归问题,将未知样本与最近邻的目标值进行平均,作为未知样本的预测值。

Python代码示例

以下是使用Python实现的KNN算法示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def euclidean_distance(x1, x2):
    return np.sqrt(np.sum((x1 - x2) ** 2))

class KNN:
    def __init__(self, k):
        self.k = k

    def fit(self, X, y):
        self.X_train = X
        self.y_train = y

    def predict(self, X):
        y_pred = [self._predict(x) for x in X]
        return np.array(y_pred)

    def _predict(self, x):
        distances = [euclidean_distance(x, x_train) for x_train in self.X_train]
        k_indices = np.argsort(distances)[:self.k]
        k_nearest_labels = [self.y_train[i] for i in k_indices]
        most_common = np.bincount(k_nearest_labels).argmax()
        return most_common

# 生成示例数据集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1000, n_features=10, n_informative=5, random_state=42)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创建KNN分类器对象并进行训练
knn = KNN(k=3)
knn.fit(X_train, y_train)

# 进行预测并计算准确率
y_pred = knn.predict(X_test)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Accuracy: {accuracy}")

在以上示例代码中,我们使用了scikit-learn库中的make_classification函数生成了一个虚拟的分类数据集,然后将其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接下来,我们创建了一个KNN分类器对象,并使用训练集进行训练。最后,我们利用测试集进行预测,并计算预测准确率。

代码细节解释

在示例代码中,euclidean_distance函数用于计算两个特征向量之间的欧氏距离。KNN类包含了fit方法和predict方法。fit方法用于训练KNN模型,接收训练集的特征矩阵X和标签向量y作为输入参数,将其存储为训练集。predict方法用于预测未知样本的类别或回归值,接收特征矩阵X作为输入参数,返回预测结果的数组。

_predict方法是KNN类的内部方法,用于预测单个未知样本的类别或回归值。它会计算未知样本与训练集中每个样本的距离,并选择距离最小的K个样本作为最近邻。然后,根据类别或回归值进行分类预测或平均计算。

最后,我们通过使用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示例运行,并计算预测准确率。

总结

KNN算法支持增量学习,它通过测量不同特征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分类或回归。本文详细介绍了KNN算法的原理、公式推导、计算步骤和提供了使用Python实现的示例代码。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对KNN算法支持增量学习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ohngo689.com/828459/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大家都在看

亲爱的 Coder【最近整理,可免费获取】👉 最新必读书单  | 👏 面试题下载  | 🌎 免费的AI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