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过滤算法中有哪些常见的策略和方法

关于协同过滤算法的常见策略和方法

协同过滤是一种常见的推荐系统算法,它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或偏好,利用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来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物品。协同过滤算法主要包含两个常见的策略: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策略以及对应的算法原理、公式推导、计算步骤和Python代码示例。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找到相似用户的历史行为来为目标用户做出推荐。这个算法的总体思路是,如果两个用户在过去的行为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那么他们有很大的概率在将来的行为上也会有相似之处。

算法原理

给定一个用户-物品评分矩阵$R_{m \times n}$,其中$m$表示用户数量,$n$表示物品数量,矩阵中的元素$r_{ij}$表示用户$i$对物品$j$的评分。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的核心原理是根据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找到与目标用户相似的邻居用户,然后利用邻居用户的评分来预测目标用户的评分。

公式推导

首先,我们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常见的计算相似度的方法有余弦相似度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这里我们使用余弦相似度。

对于用户$i$和$j$,它们的余弦相似度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
\text{similarity}(i, j) = \frac{{\sum_{k=1}^{n}r_{ik} \cdot r_{jk}}}{{\sqrt{{\sum_{k=1}^{n}r_{ik}^2}} \cdot \sqrt{{\sum_{k=1}^{n}r_{jk}^2}}}}
$$

接下来,我们找到与目标用户最相似的$k$个邻居用户。

对于目标用户$i$,它的所有邻居用户集合可以通过计算与所有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来获取。然后,我们可以选取与目标用户相似度最高的$k$个邻居用户组成邻居用户集合$N(i)$。

最后,我们根据邻居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来预测目标用户对物品的评分。这里我们使用加权平均的方式来进行评分预测。

对于目标用户$i$和物品$j$,它的评分预测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
\hat{r}{ij} = \frac{{\sum{u \in N(i)} \text{similarity}(i, u) \cdot r_{uj}}}{{\sum_{u \in N(i)} \text{similarity}(i, u)}}
$$

计算步骤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 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得到相似度矩阵$S_{m \times m}$。
  2. 对于目标用户$i$,找到其$k$个最相似的邻居用户,构建邻居用户集合$N(i)$。
  3. 针对目标用户$i$的每个未评分的物品$j$,计算其评分预测$\hat{r}_{ij}$。
  4. 根据评分预测结果,为目标用户推荐Top-N个物品。

Python代码示例

下面是一个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的Python代码示例,使用开源数据集MovieLens: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metrics.pairwise import cosine_similarity

# 读取评分矩阵
ratings = np.array([
 [4, 2, 0, 5, 0],
 [5, 0, 1, 4, 0],
 [0, 3, 0, 0, 2],
 [4, 0, 2, 0, 0],
 [0, 1, 5, 0, 3]
])

# 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similarity_matrix = cosine_similarity(ratings)

# 目标用户和邻居用户数量
target_user = 0
k = 2

# 找到目标用户的邻居用户
neighbors = np.argsort(similarity_matrix[target_user])[::-1][1:k+1]

# 针对目标用户的每个未评分物品,计算评分预测
predictions = []
for item in range(ratings.shape[1]):
 if ratings[target_user, item] == 0:
 numerator = 0
 denominator = 0
 for neighbor in neighbors:
 numerator += similarity_matrix[target_user, neighbor] artical cgpt2md_gpt.sh cgpt2md_johngo.log cgpt2md_johngo.sh cgpt2md.sh _content1.txt _content.txt current_url.txt history_url history_urls log nohup.out online pic.txt seo test.py topic_gpt.txt topic_johngo.txt topic.txt upload-markdown-to-wordpress.py urls ratings[neighbor, item]
 denominator += similarity_matrix[target_user, neighbor]
 prediction = numerator / denominator
 predictions.append((item, prediction))

# 根据评分预测结果,为目标用户推荐Top-N个物品
recommendations = sorted(predictions, 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3]

print("Recommended Items:")
for item, prediction in recommendations:
 print("Item:", item, "Prediction:", prediction)

代码解释

上述代码示例中,首先导入相关的库。然后,创建一个评分矩阵,其中的元素表示用户对物品的评分。

接下来,使用cosine_similarity函数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矩阵。

然后,指定目标用户和邻居用户的数量。

接着,通过排序相似度矩阵并选择最相似的邻居用户,构建邻居用户集合。

接下来,针对目标用户的每个未评分的物品,计算评分预测,使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其中的权重为相似度。

最后,根据评分预测结果,为目标用户推荐Top-N个物品。

代码输出为推荐的物品列表,包括物品编号和对应的评分预测值。

通过修改评分矩阵和参数,你可以实验不同的情况以及验证算法的效果。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与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类似,它通过找到相似物品的历史评分来为目标用户做出推荐。

算法原理

给定一个用户-物品评分矩阵$R_{m \times n}$,其中$m$表示用户数量,$n$表示物品数量,矩阵中的元素$r_{ij}$表示用户$i$对物品$j$的评分。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的核心原理是根据物品之间的相似度找到与目标物品相似的邻居物品,然后利用邻居物品的评分来预测目标用户对物品的评分。

公式推导

首先,我们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常见的计算相似度的方法有余弦相似度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这里我们使用余弦相似度。

对于物品$i$和$j$,它们的余弦相似度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
\text{similarity}(i, j) = \frac{{\sum_{k=1}^{m}r_{ki} \cdot r_{kj}}}{{\sqrt{{\sum_{k=1}^{m}r_{ki}^2}} \cdot \sqrt{{\sum_{k=1}^{m}r_{kj}^2}}}}
$$

接下来,我们找到与目标物品最相似的$k$个邻居物品。

对于目标物品$i$,它的所有邻居物品集合可以通过计算与所有物品之间的相似度来获取。然后,我们可以选取与目标物品相似度最高的$k$个邻居物品组成邻居物品集合$N(i)$。

最后,我们根据用户对邻居物品的评分来预测目标用户对物品的评分。这里我们使用加权平均的方式来进行评分预测。

对于目标用户$i$和物品$j$,它的评分预测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
\hat{r}{ij} = \frac{{\sum{v \in N(j)} \text{similarity}(j, v) \cdot r_{iv}}}{{\sum_{v \in N(j)} \text{similarity}(j, v)}}
$$

计算步骤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 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得到相似度矩阵$S_{n \times n}$。
  2. 对于目标用户$i$,找到其历史评分中的未评分物品集合$U(i)$。
  3. 针对目标用户的每个未评分物品$j$,计算其评分预测$\hat{r}_{ij}$。
  4. 根据评分预测结果,为目标用户推荐Top-N个物品。

Python代码示例

下面是一个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的Python代码示例,使用开源数据集MovieLens: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metrics.pairwise import cosine_similarity

# 读取评分矩阵
ratings = np.array([
 [4, 2, 0, 5, 0],
 [5, 0, 1, 4, 0],
 [0, 3, 0, 0, 2],
 [4, 0, 2, 0, 0],
 [0, 1, 5, 0, 3]
])

# 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
similarity_matrix = cosine_similarity(ratings.T)

# 目标用户和推荐物品数量
target_user = 0
k = 2

# 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评分和未评分物品集合
rated_items = np.where(ratings[target_user] > 0)[0]
unrated_items = np.where(ratings[target_user] == 0)[0]

# 针对目标用户的每个未评分物品,计算评分预测
predictions = []
for item in unrated_items:
 numerator = 0
 denominator = 0
 for neighbor in rated_items:
 numerator += similarity_matrix[item, neighbor] artical cgpt2md_gpt.sh cgpt2md_johngo.log cgpt2md_johngo.sh cgpt2md.sh _content1.txt _content.txt current_url.txt history_url history_urls log nohup.out online pic.txt seo test.py topic_gpt.txt topic_johngo.txt topic.txt upload-markdown-to-wordpress.py urls ratings[target_user, neighbor]
 denominator += similarity_matrix[item, neighbor]
 prediction = numerator / denominator
 predictions.append((item, prediction))

# 根据评分预测结果,为目标用户推荐Top-N个物品
recommendations = sorted(predictions, 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3]

print("Recommended Items:")
for item, prediction in recommendations:
 print("Item:", item, "Prediction:", prediction)

代码解释

上述代码示例中,首先导入相关的库。然后,创建一个评分矩阵,其中的元素表示用户对物品的评分。

接下来,使用cosine_similarity函数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矩阵,注意传入的参数为评分矩阵的转置。

然后,指定目标用户和推荐物品的数量。

接着,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评分和未评分物品集合。

接下来,针对目标用户的每个未评分的物品,计算评分预测,使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其中的权重为物品之间的相似度。

最后,根据评分预测结果,为目标用户推荐Top-N个物品。

代码输出为推荐的物品列表,包括物品编号和对应的评分预测值。

通过修改评分矩阵和参数,你可以实验不同的情况以及验证算法的效果。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以口语化的形式详细解决了关于协同过滤算法中常见的策略和方法的问题。首先我们介绍了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的原理和公式推导。然后,我们分别给出了计算步骤和Python代码示例来演示这两种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阅读本文,你应该能够理解协同过滤算法的基本原理,并能够使用Python实现相应的算法逻辑。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ohngo689.com/822978/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大家都在看

亲爱的 Coder【最近整理,可免费获取】👉 最新必读书单  | 👏 面试题下载  | 🌎 免费的AI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