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Native Memory Tracking之追踪区域分析

摘要:本篇图文将介绍追踪区域的内存类型以及 NMT 无法追踪的内存。

Compiler

Compiler 就是 JIT 编译器线程在编译 code 时本身所使用的内存。查看 NMT 详情:

跟踪调用链路:InitializeJVM ->
Threads::create_vm ->
CompileBroker::compilation_init ->
CompileBroker::init_compiler_threads ->
CompileBroker::make_compiler_thread

发现最后 make_compiler_thread 的线程的个数是在 compilation_init() 中计算的:

追溯 c1_count、c2_count 的计算逻辑,首先在 JVM 初始化的时候(Threads::create_vm -> init_globals -> compilationPolicy_init)要设置编译的策略 CompilationPolicy:

此时我们默认开启了分层编译,所以 CompilationPolicyChoice 为 3 ,编译策略选用的是 AdvancedThresholdPolicy,查看相关源码(compilationPolicy_init -> AdvancedThresholdPolicy::initialize):

我们可以发现,在未手动设置 -XX:CICompilerCountPerCPU 和 -XX:CICompilerCount 这两个参数的时候,JVM 会启动 CICompilerCountPerCPU ,启动编译线程的数目会根据 CPU 数重新计算而不再使用默认的 CICompilerCount 的值(3),计算公式通常情况下为 log n * log log n * 1.5(log 以 2 为底),此时笔者使用的机器有 64 个 CPU,经过计算得出编译线程的数目为 18。计算出编译线程的总数目之后,再按 1:2 的比例分别分配给 C1、C2,即我们上文所求的 c1_count、c2_count。

使用 jinfo -flag CICompilerCount 来验证此时 JVM 进程的编译线程数目: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显式的设置 -XX:CICompilerCount 来控制 JVM 开启编译线程的数目,从而限制 Compiler 部分所使用的内存(当然这部分内存比较小)。

编译线程也是线程,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 -XX:VMThreadStackSize 设置一个更小的值来节省此部分内存,但是削减虚拟机线程的堆栈大小是危险的操作,并不建议去因为此设置这个参数。

Internal

Internal 包含命令行解析器使用的内存、JVMTI、PerfData 以及 Unsafe 分配的内存等等。

其中命令行解释器就是在初始化创建虚拟机时对 JVM 的命令行参数加以解析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对参数 -XX:NativeMemoryTracking=detail 进行解析。

JVMTI(JVM Tool Interface)是开发和监视 JVM 所使用的编程接口。它提供了一些方法去检查 JVM 状态和控制 JVM 的运行,详情可以查看 JVMTI官方文档 [1]。

PerfData 是 JVM 中用来记录一些指标数据的文件,如果开启 -XX:+UsePerfData(默认开启),JVM 会通过 mmap 的方式(即使用上文中提到的 os::reserve_memory 和 os::commit_memory)去映射到 {tmpdir}/hsperfdata_/pid 文件中,jstat 通过读取 PerfData 中的数据来展示 JVM 进程中的各种指标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 {tmpdir}/hsperfdata/pid_ 与{tmpdir}/.java_pid 并不是一个东西,后者是在 Attach 机制中用来通讯的,类似一种 Unix Domain Socket 的思想,不过真正的 Unix Domain Socket(JEP380 [2])在 JDK16 中才支持。

我们在操作 nio 时经常使用 ByteBuffer ,其中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 / DirectByteBuffer 会通过 unsafe.allocateMemory 的方式来 malloc 分配 naive memory,虽然 DirectByteBuffer 本身还是存放于 Heap 堆中,但是它对应的 address 映射的却是分配在堆外内存的 native memory,NMT 会将 Unsafe_AllocateMemory 方式分配的内存记录在 Internal 之中(jstat 也是通过 ByteBuffer 的方式来使用 PerfData)。

需要注意的是,Unsafe_AllocateMemory 分配的内存在 JDK11之前,在 NMT 中都属于 Internal,但是在 JDK11 之后被 NMT 归属到 Other 中。例如相同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 在 JDK11 中进行追踪:[0x0000ffff8c0b4a60] Unsafe_AllocateMemory0+0x60[0x0000ffff6b822fbc] (malloc=393218KB type=Other #3)

简单查看下相关源码:

一般情况下,命令行解释器、JVMTI等方式不会申请太大的内存,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通过 Unsafe_AllocateMemory 方式申请的堆外内存(如业务使用了 Netty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进行验证,这个示例的 JVM 启动参数为:-Xmx1G -Xms1G -XX:+UseG1GC -XX:MaxMetaspaceSize=256M -XX:ReservedCodeCacheSize=256M -XX:NativeMemoryTracking=detail(去除了 -XX:MaxDirectMemorySize=256M 的限制):

查看输出:

查看 NMT 详情:

可以发现,我们在代码中使用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内部也是使用 new DirectByteBuffer(capacity))的方式,即 Unsafe_AllocateMemory 申请的堆外内存被 NMT 以 Internal 的方式记录了下来:(128 M + 256 M)= 384 M = 393216 KB = 402653184 Bytes。

当然我们可以使用参数 -XX:MaxDirectMemorySize 来限制 Direct Buffer 申请的最大内存。

Symbol

Symbol 为 JVM 中的符号表所使用的内存,HotSpot中符号表主要有两种: SymbolTableStringTable

大家都知道 Java 的类在编译之后会生成 Constant pool 常量池,常量池中会有很多的字符串常量,HotSpot 出于节省内存的考虑,往往会将这些字符串常量作为一个 Symbol 对象存入一个 HashTable 的表结构中即 SymbolTable,如果该字符串可以在 SymbolTable 中 lookup(SymbolTable::lookup)到,那么就会重用该字符串,如果找不到才会创建新的 Symbol(SymbolTable::new_symbol)。

当然除了 SymbolTable,还有它的双胞胎兄弟 StringTable(StringTable 结构与 SymbolTable 基本是一致的,都是 HashTable 的结构),即我们常说的字符串常量池。平时做业务开发和 StringTable 打交道会更多一些,HotSpot 也是基于节省内存的考虑为我们提供了 StringTable,我们可以通过 String.intern 的方式将字符串放入 StringTable 中来重用字符串。

编写一个简单的示例:

启动程序后我们可以使用 jcmd VM.native_memory baseline 来创建一个基线方便对比,稍作等待后再使用 jcmd VM.native_memory summary.diff/detail.diff 与创建的基线作对比,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

JVM 进程这段时间内存一共增长了 20095KB,其中绝大部分都是 Symbol 申请的内存(17144KB),查看具体的申请信息正是 StringTable::intern 在不断的申请内存。

如果我们的程序错误的使用 String.intern() 或者 JDK intern 相关 BUG 导致了内存异常,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轻松协助定位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虚拟机提供的参数 -XX:StringTableSize 并不是来限制 StringTable 最大申请的内存大小的,而是用来限制 StringTable 的表的长度的,我们加上 -XX:StringTableSize=10M 来重新启动 JVM 进程,一段时间后查看 NMT 追踪情况:

可以发现 StringTable 的大小是超过 10M 的,查看该参数的作用:

因为 StringTable 在 HotSpot 中是以 HashTable 的形式存储的,所以 -XX:StringTableSize 参数设置的其实是 HashTable 的长度,如果该值设置的过小的话,即使 HashTable 进行 rehash,hash 冲突也会十分频繁,会造成性能劣化并有可能导致进入 SafePoint 的时间增长。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以调大该值。

  • -XX:StringTableSize 在 32 位系统默认为 1009、64 位默认为 60013 :const int defaultStringTableSize = NOT_LP64(1009) LP64_ONLY(60013);
  • G1中可以使用 -XX:+UseStringDeduplication 参数来开启字符串自动去重功能(默认关闭),并使用 -XX:StringDeduplicationAgeThreshold 来控制字符串参与去重的 GC 年龄阈值。
  • 与 -XX:StringTableSize 同理,我们可以通过 -XX:SymbolTableSize 来控制 SymbolTable 表的长度。

如果我们使用的是 JDK11 之后的 NMT,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命令 jcmd VM.stringtable 与 jcmd VM.symboltable 来查看两者的使用情况:

Native Memory Tracking

Native Memory Tracking 使用的内存就是 JVM 进程开启 NMT 功能后,NMT 功能自身所申请的内存。

查看源码会发现,JVM 会在 MemTracker::init() 初始化的时候,使用 tracking_level() -> init_tracking_level() 获取我们设定的 tracking_level 追踪等级(如:summary、detail),然后将获取到的 level 分别传入 MallocTracker::initialize(level) 与 VirtualMemoryTracker::initialize(level) 进行判断,只有 level >= summary 的情况下,虚拟机才会分配 NMT 自身所用到的内存,如:VirtualMemoryTracker、MallocMemorySummary、MallocSiteTable(detail 时才会创建) 等来记录 NMT 追踪的各种数据。

我们执行的 jcmd VM.native_memory summary/detail 命令,就会使用 NMTDCmd::report 方法来根据等级的不同获取不同的数据:

  • summary 时使用 MemSummaryReporter::report() 获取 VirtualMemoryTracker、MallocMemorySummary 等储存的数据;
  • detail 时使用 MemDetailReporter::report() 获取 VirtualMemoryTracker、MallocMemorySummary、MallocSiteTable 等储存的数据。

一般 NMT 自身占用的内存是比较小的,不需要太过关心。

Arena Chunk

Arena 是 JVM 分配的一些 Chunk(内存块),当退出作用域或离开代码区域时,内存将从这些 Chunk 中释放出来。然后这些 Chunk 就可以在其他子系统中重用.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统计的 Arena 与 Chunk ,是 HotSpot 自己定义的 Arena、Chunk,而不是 Glibc 中相关的 Arena 与 Chunk 的概念。

我们会发现 NMT 详情中会有很多关于 Arena Chunk 的分配信息都是:

JVM 中通过 ChunkPool 来管理重用这些 Chunk,比如我们在创建线程时:

其中 ResourceArea 属于给线程分配的一个资源空间,一般 ResourceObj 都存放于此(如 C1/C2 优化时需要访问的运行时信息);HandleArea 则用来存放线程所持有的句柄(handle),使用句柄来关联使用的对象。这两者都会去申请 Arena,而 Arena 则会通过 ChunkPool::allocate 来申请一个新的 Chunk 内存块。除此之外,JVM 进程用到 Arena 的地方还有非常多,比如 JMX、OopMap 等等一些相关的操作都会用到 ChunkPool。

眼尖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上文中提到,通常情况下会通过 ChunkPool::allocate 的方式来申请 Chunk 内存块。是的,其实除了 ChunkPool::allocate 的方式, JVM 中还存在另外一种申请 Arena Chunk 的方式,即直接借助 Glibc 的 malloc 来申请内存,JVM 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控制参数 UseMallocOnly: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参数是一个 develop 的参数,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使用不到的,因为 VM option ‘UseMallocOnly’ is develop and is available only in debug version of VM,即我们只能在 debug 版本的 JVM 中才能开启该参数。

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即是不是可以通过使用参数 -XX:+IgnoreUnrecognizedVMOptions(该参数开启之后可以允许 JVM 使用一些在 release 版本中不被允许使用的参数)的方式,在正常 release 版本的 JVM 中使用 UseMallocOnly 参数,很遗憾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启 UseMallocOnly,但是实际上 UseMallocOnly 却不会生效,因为在源码中其逻辑如下:

可以发现,即使我们成功开启了 UseMallocOnly,也只有在 debug 版本(debug_only)的 JVM 中才能使用 malloc 的方式分配内存。

我们可以对比下,使用正常版本(release)的 JVM 添加 -XX:+IgnoreUnrecognizedVMOptions -XX:+UseMallocOnly 启动参数的 NMT 相关日志与使用 debug(fastdebug/slowdebug)版本的 JVM 添加 -XX:+UseMallocOnly 启动参数的 NMT 相关日志:

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调用链的不同,即前者还是使用 ChunkPool::allocate 的方式来申请内存,而后者则使用 Arena::malloc 的方式来申请内存,查看 Arena::malloc 代码:

可以发现代码中通过 os::malloc 的方式来分配内存,同理释放内存时直接通过 os::free 即可,如 UseMallocOnly 中释放内存的相关代码:

虽然 JVM 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式来管理 Arena Chunk 的内存:

但是通常意义下我们只会用到第一种方式,并且一般 ChunkPool 管理的对象都比较小,整体来看 Arena Chunk 这块内存的使用不会很多。

Unknown

Unknown 则是下面几种情况

  • 当内存类别无法确定时;
  • 当 Arena 用作堆栈或值对象时;
  • 当类型信息尚未到达时。

NMT 无法追踪的内存

需要注意的是,NMT 只能跟踪 JVM 代码的内存分配情况,对于非 JVM 的内存分配是无法追踪到的。

  • 使用 JNI 调用的一些第三方 native code 申请的内存,比如使用 System.Loadlibrary 加载的一些库。
  • 标准的 Java Class Library,典型的,如文件流等相关操作(如:Files.list、ZipInputStream 和 DirectoryStream 等)。

可以使用操作系统的内存工具等协助排查,或者使用 LD_PRELOAD malloc 函数的 hook/jemalloc/google-perftools(tcmalloc) 来代替 Glibc 的 malloc,协助追踪内存的分配。

由于篇幅有限,将在下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使用 NMT 协助排查内存问题的案例”,敬请期待!

欢迎加入Compiler SIG交流群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编译技术相关内容,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邀请你进入Compiler SIG交流群。

Original: https://www.cnblogs.com/huaweiyun/p/16902534.html
Author: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
Title: 详解Native Memory Tracking之追踪区域分析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ohngo689.com/798405/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大家都在看

亲爱的 Coder【最近整理,可免费获取】👉 最新必读书单  | 👏 面试题下载  | 🌎 免费的AI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