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学习笔记(六)——Sequential类、参数管理与GPU

系列文章 \text{\bf 系列文章}系列文章

  1. PyTorch学习笔记(一)——Tensor的基础语法
  2. PyTorch学习笔记(二)——自动微分
  3. PyTorch学习笔记(三)——Dataset和DataLoader
  4. PyTorch学习笔记(四)——torchvision工具箱
  5. PyTorch学习笔记(五)——多层感知机的实现
  6. PyTorch学习笔记(六)——Sequential类、参数管理与GPU

目录

一、torch.nn.Sequential

Sequential 本质是一个模块(即 Module),根据Pytorch中的约定,模块中可以继续添加模块。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 Sequential 中添加其它的模块(自然也就可以添加其他的 Sequential)。添加完成后, Sequential 会将这些模块组成一个流水线,输入将依次通过这些模块得到一个输出,如下图所示:

PyTorch学习笔记(六)——Sequential类、参数管理与GPU
对应的代码如下:
from torch import nn

myseq = nn.Sequential(

)

因为 nn.Linearnn.ReLU 也都是模块,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模块稍加组合放进 myseq 中以构建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

以单隐层网络为例,假设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神经元的个数分别为 20 , 10 , 5 20, 10, 5 2 0 ,1 0 ,5,隐层激活函数采用 ReLU,则我们的网络可写为

net = nn.Sequential(
    nn.Linear(20, 10),
    nn.ReLU(),
    nn.Linear(10, 5)
)

在训练场景下,我们可以向定义好的 net 投喂一个 batch 的样本,假设 batch 的大小为 3 3 3, net 将返回一个 batch 的输出

torch.manual_seed(42)
X = torch.randn(3, 20)
net(X)

1.1 Sequential 的基础操作

通过打印 Sequential 对象来查看它的结构

print(net)

像对待Python列表那样,我们可以使用索引来查看其子模块,也可以查看 Sequential 有多长

print(net[0])

print(net[1])

print(len(net))

当然,我们还可以修改、删除、添加子模块:

net[1] = nn.Sigmoid()
print(net)

del net[2]
print(net)

net.append(nn.Linear(10, 2))
print(net)

目前(Version 1.11.0),如果使用 del 删除的子模块不是最后一个,可能就会出现一些 bug? 例如索引不连续,无法继续添加子模块等。

当然, Sequential 对象本身就是一个 可迭代对象,所以我们还可以使用 for 循环来打印所有子模块:

net = nn.Sequential(
    nn.Linear(20, 10),
    nn.ReLU(),
    nn.Linear(10, 5)
)

for sub_module in net:
    print(sub_module)

1.2 手动实现一个 Sequential

为了加深理解,接下来我们从0开始手动实现 Sequential (当然不会与官方的一样,只是为了便于理解)。

我们需要先完成最基础的功能,即将各个模块传入 Sequential 后, Sequential 能对这些模块进行组装并拥有正向传播功能:

class MySeq(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args):
        super().__init__()
        for idx, module in enumerate(args):
            self._modules[str(idx)] = module

    def forward(self, inputs):
        for module in self._modules.values():
            inputs = module(inputs)
        return inputs

尝试正向传播:

torch.manual_seed(42)
myseq = MySeq(nn.Linear(20, 10), nn.ReLU(), nn.Linear(10, 5))
X = torch.rand(3, 20)
myseq(X)

可以看出我们实现的 MySeq 能够得到正确的输出。但很显然,目前实现的 MySeq 功能太少,还需要实现索引、赋值、删除、添加等操作:

class MySeq(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args):
        super().__init__()
        for idx, module in enumerate(args):
            self._modules[str(idx)] = module

    def __getitem__(self, idx):
        return self._modules[str(idx)]

    def __setitem__(self, idx, module):
        assert idx < len(self)
        self._modules[str(idx)] = module

    def __delitem__(self, idx):
        for i in range(idx, len(self) - 1):
            self._modules[str(i)] = self._modules[str(i + 1)]
        del self._modules[str(len(self) - 1)]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_modules)

    def append(self, module):
        new_idx = int(list(self._modules.keys())[-1]) + 1
        self._modules[str(new_idx)] = module

    def forward(self, inputs):
        for module in self._modules.values():
            inputs = module(inputs)
        return inputs

到这里,我们的 MySeq 就算大功告成了,并且使用 del 方法不会出现bug。

1.3 Sequential 嵌套

Sequential 本身就是一个模块,而模块可以嵌套模块,这说明 Sequential 可以嵌套 Sequential

例如,在一个 Sequential 中嵌套两个 Sequential

seq_1 = nn.Sequential(nn.Linear(15, 10), nn.ReLU(), nn.Linear(10, 5))
seq_2 = nn.Sequential(nn.Linear(25, 15), nn.Sigmoid(), nn.Linear(15, 10))
seq_3 = nn.Sequential(seq_1, seq_2)
print(seq_3)

我们依然可以像列表那样使用多级索引进行访问:

print(seq_3[1])

print(seq_3[0][1])

还可以使用双重循环进行遍历:

for seq in seq_3:
    for module in seq:
        print(module)

可能会有读者好奇,给定输入 inputs,它是如何在 seq_3 中进行传递的呢?

其实很显然, inputs 首先会进入 seq_1 通过一系列模块得到一个输出,该输出会作为 seq_2 的输入,然后通过 seq_2 的一系列模块后又可以得到一个输出,而这个输出就是最终的输出了。

注意,本节的例子并不能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因为形状不匹配,需要修改成类似于如下这种:

seq_1 = nn.Sequential(nn.Linear(30, 25), nn.ReLU(), nn.Linear(25, 20))
seq_2 = nn.Sequential(nn.Linear(20, 15), nn.Sigmoid(), nn.Linear(15, 10))
seq_3 = nn.Sequential(seq_1, seq_2)

1.4 自定义层

Sequential 中的模块又称为 ,我们完全不必局限于 torch.nn 中提供的各种层,通过继承 nn.Module 我们可以自定义层并将其添加到 Sequential 中。

1.4.1 不带参数的层

定义一个中心化层,它能够将输入减去其均值后再返回:

class CenteredLay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X - X.mean()

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下该层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

torch.manual_seed(42)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64, 30), CenteredLayer())
X = torch.randn(3, 64)
print(net(X).mean())

输出结果足够小可以近似视为0,说明自定义层起到了作用。

1.4.2 带参数的层

依旧以单隐层网络为例,大多数时候,我们希望自定义每个层的神经元个数,因此在自定义层时需要传入相应的参数。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nodes, hidden_nodes, output_nodes):
        super().__init__()
        self.inodes = input_nodes
        self.hnodes = hidden_nodes
        self.onodes = output_nodes
        self.model = nn.Sequential(
            nn.Linear(self.inodes, self.hnodes),
            nn.ReLU(),
            nn.Linear(self.hnodes, self.onodes)
        )

    def forward(self, inputs):
        return self.model(inputs)

分别设置输出层、隐层和输出层结点数为 784 , 256 , 8 784,256,8 7 8 4 ,2 5 6 ,8:

torch.manual_seed(42)
net = Net(784, 256, 8)
X = torch.randn(5, 784)
print(net(X))

二、参数管理

2.1 nn.Parameter

nn.ParameterTensor 的子类,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张量,它可被用作模块的参数,具体使用格式如下:

nn.Parameter(data, requires_grad=True)

其中 data 为待传入的 Tensorrequires_grad 默认为 True。

事实上, torch.nn 中提供的模块中的参数均是 nn.Parameter 类,例如:

module = nn.Linear(3, 3)
type(module.weight)

type(module.bias)

在我们自定义的模块中,只有使用 nn.Parameter 构建的参数才会被视为模块的参数,此时调用 parameters() 方法会显示这些参数。读者可自行体会以下两端代码:

""" 代码片段一 """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weight = torch.randn(3, 3)
        self.bias = torch.randn(3)

    def forward(self, inputs):
        pass

net = Net()
print(list(net.parameters()))

""" 代码片段二 """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weight = nn.Parameter(torch.randn(3, 3))
        self.bias = nn.Parameter(torch.randn(3))

    def forward(self, inputs):
        pass

net = Net()
print(list(net.parameters()))

从以上结果可以得知,如果自定义模块中有些参数必须要手动构建而不能使用现成的模块,则最好使用 nn.Parameter 去构建。这样后续查看模块的参数或使用优化器更新模块的参数只需调用 parameters() 方法即可。

nn.Parameter 相当于把传入的数据包装成一个参数,如果要直接访问/使用其中的数据而非参数本身,可对 nn.Parameter 对象调用 data 属性:

a = torch.tensor([1, 2, 3]).to(torch.float32)
param = nn.Parameter(a)
print(param)

print(param.data)

2.2 参数访问

nn.Module 中有 state_dict() 方法(官网链接),该方法将以字典形式返回模块的所有状态,包括模块的参数和 persistent buffers (博主目前还不太理解后者,暂时略过),字典的键就是对应的参数/缓冲区的名称。

由于所有模块都继承 nn.Module,因此我们可以对任意的模块调用 state_dict() 方法以查看状态:

linear_layer = nn.Linear(2, 2)
print(linear_layer.state_dict())

print(linear_layer.state_dict().keys())

对于线性层,除了 state_dict() 之外,我们还可以对其直接调用相应的属性,如下:

linear_layer = nn.Linear(2, 1)
print(linear_layer.weight)

print(linear_layer.bias)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返回的均为参数对象,如需使用其中的数据,可调用 data 属性。

当然我们还可以对 nn.Linear 实例调用 parameters()named_parameters() 方法来获取其中的参数(对任何模块都可以调用这两个方法),具体可参考我的上一篇笔记,这里不再赘述。

2.3 参数初始化

以神经网络为例,当我们创建一个 nn.Linear(a, b) 的实例后,其中的参数就自动初始化了,其权重和偏置均从均匀分布 U ( − 1 / a , 1 / a ) U(-1/\sqrt{a},1/\sqrt{a})U (−1 /a ​,1 /a ​) 中随机采样而来。

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想使用其他的分布进行初始化,这时候可以考虑Pytorch中内置的初始化器 torch.nn.init 或自定义初始化。

2.3.1 使用内置初始化

对于下面的单隐层网络,我们想对其中的两个线性层应用内置初始化器

class 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layers = nn.Sequential(
            nn.Linear(3, 2),
            nn.ReLU(),
            nn.Linear(2, 3),
        )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layers(X)

假设权重从 N ( 0 , 1 ) \mathcal{N}(0,1)N (0 ,1 ) 中采样,偏置全部初始化为 0 0 0,则初始化代码如下

def init_normal(module):

    if type(module) == nn.Linear:
        nn.init.normal_(module.weight, mean=0, std=1)
        nn.init.zeros_(module.bias)
net = Net()
net.apply(init_normal)
for param in net.parameters():
    print(param)

net 调用 apply 方法则会递归地对其下所有的子模块应用 init_normal 函数。

2.3.2 自定义初始化

如果我们想要自定义初始化,例如使用以下的分布来初始化网络的权重:

w ∼ { U ( 5 , 10 ) , p r o b = 0.25 0 , p r o b = 0.5 U ( − 10 , − 5 ) , p r o b = 0.25 w\sim \begin{cases} U(5,10),&prob=0.25 \ 0,&prob=0.5\ U(-10,-5),&prob=0.25 \ \end{cases}w ∼⎩⎪⎨⎪⎧​U (5 ,1 0 ),0 ,U (−1 0 ,−5 ),​p r o b =0 .2 5 p r o b =0 .5 p r o b =0 .2 5 ​

即相当于 w w w 从 U ( − 10 , 10 ) U(-10, 10)U (−1 0 ,1 0 ) 中采样,如果 w w w 落到 ( − 5 , 5 ) (-5, 5)(−5 ,5 ) 中,则将其置为 0 0 0。

def my_init(module):
    if type(module) == nn.Linear:
        nn.init.uniform_(module.weight, -10, 10)
        mask = module.weight.data.abs() >= 5
        module.weight.data *= mask
net = Net()
net.apply(my_init)
for param in net.parameters():
    print(param)

2.4 参数绑定

对于一个三隐层网络: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4, 8), nn.ReLU(),
                    nn.Linear(8, 8), nn.ReLU(),
                    nn.Linear(8, 8), nn.ReLU(),
                    nn.Linear(8, 1))

如果我们想让第二个隐层和第三个隐层共享参数,则可以这样做:

shared = nn.Linear(8, 8)
net = nn.Sequential(nn.Linear(4, 8), nn.ReLU(),
                    shared, nn.ReLU(),
                    shared, nn.ReLU(),
                    nn.Linear(8, 1))

2.5 模型保存

在讲解模型的保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张量是如何保存的。

2.5.1 张量的保存

torch.save()torch.load() 可以保存/加载Pytorch中的任何对象,使用格式如下:

torch.save(obj, path)
torch.load(path)

其中 path 需要包含文件名,且扩展名通常选择 .pt

以张量为例,保存和加载的步骤如下:

t = torch.tensor([1, 2, 3])
path = './models/my_tensor.pt'
torch.save(t, path)

a = torch.load(path)
print(a)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 models 文件夹不存在则会报错,因此需要先创建好要保存到的目录再进行保存。

2.5.2 保存整个模型

保存整个模型通常指保存模型的所有参数和整个架构,假设训练好的模型是 model,则保存和加载的方法如下

torch.save(model, 'model.pt')
model = torch.load('model.pt')

但我们通常不这样做,这是因为保存整个模型通常会占用巨大的空间,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保存模型的参数。

2.5.3 保存模型的参数

我们通常会保存 model.state_dict(),如下:

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model_params.pt')

该操作不会保存模型的架构而仅仅是保存参数。若要加载模型,需要先实例化,然后调用 load_state_dict 方法:

model.load_state_dict(torch.load('model_params.pt'))
model.eval()

注意 model.eval() 是必要的,它可将 dropoutbatch normalization 层设置为评估模式。

三、GPU

在PyTorch中,CPU和GPU用 torch.device('cpu')torch.device('cuda') 来进行表示。需要注意的是,CPU设备意味着所有物理CPU和内存, 这意味着PyTorch的计算将尝试使用所有CPU核心。 然而,GPU设备只代表一个卡和相应的显存。 如果有多个GPU,我们使用 torch.device('cuda:{}'.format(i)) 来表示第 i i i 块GPU(从0开始)。 另外, cuda:0cuda 是等价的。

我们可以查询可用GPU的数量:

print(torch.cuda.device_count())

为了使用GPU,需要先声明设备: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3.1 将数据移动到GPU

默认情况下,张量是在CPU上进行创建的。

我们可以直接在创建数据的时候将其移动到GPU上

t = torch.zeros(3, 3, device=device)
t.device

也可以创建之后使用 to 方法进行移动(使用 to 方法后会返回一个新的对象)

t = torch.zeros(3, 3)
t.device

t = t.to(device)
t.device

只有一个GPU时,我们还可以对张量调用 cuda() 方法来返回一个在GPU上的拷贝:

t = torch.zeros(3, 3)
t = t.cuda()
t.device

该做法的好处是不需要事先声明设备。

3.2 将模型移动到GPU上

我们只有将数据和模型全部移动到GPU上才可以在GPU上进行训练。

""" 方法一 """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net = Net()
net.to(device)

""" 方法二 """
net = Net()
net.cuda()

Original: https://blog.csdn.net/raelum/article/details/124669588
Author: Lareges
Title: PyTorch学习笔记(六)——Sequential类、参数管理与GPU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ohngo689.com/708037/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大家都在看

亲爱的 Coder【最近整理,可免费获取】👉 最新必读书单  | 👏 面试题下载  | 🌎 免费的AI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