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文章目录

*
算法概念、基本思想和应用

+ 概念
+ 基本思想
+ 应用实例
三个基本要素

+ K的取值
+ 距离度量
+ 分类决策规则
特征归一化很重要
算法描述与优缺点
参考博客

算法概念、基本思想和应用

概念

官方概念:所谓K近邻算法,即是给定一个训练数据集,对新的输入实例,在训练数据集中找到与该实例最邻近的K个实例,这K个实例的多数属于某个类,就把该输入实例分类到这个类中。

简单来说,根据待分类点的周围邻居来判断类别,邻居大多数属于哪一类,就将待分类点归为哪一类。

简单示例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上图中绿色的点为待分类点,我们的任务是对它进行分类,判断它是属于蓝色正方形,还是红色三角形。如果我们设K=3,就找离它最近的3个邻居,我们发现3个邻居中红色三角形占多数,所以我们将它归类为红色三角形。如果我们设K=5,就找离它最近的5个邻居,发现5个邻居中蓝色正方形占多数,所以我们将它归类为蓝色正方形。

通过这个示例,你可以发现K的取值,对分类结果有重要影响。实际上,KNN有三个基本要素:

  1. K的取值
  2. 距离度量
  3. 分类决策规则

这三者对分类结果都有重要影响。

; 基本思想

KNN的基本思想是:在训练集中数据和标签已知的情况下,输入测试数据,将测试数据的特征与特征集中对应的特征进行相互比较,找到训练集中与之最为相似的前K个数据,则该测试数据对应的类别就是K个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类别。

应用实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data=make_blobs(n_samples=5000,centers=5,random_state=8)

X,y=data

plt.scatter(X[:,0],X[:,1],c=y,cmap=plt.cm.spring,edgecolor='k')

clf=KNeighborsClassifier()
clf.fit(X,y)

x_min,x_max=X[:,0].min()-1,X[:,0].max()+1
y_min,y_max=X[:,1].min()-1,X[:,1].max()+1

xx,yy=np.meshgrid(np.arange(x_min,x_max,0.02),
                  np.arange(y_min,y_max,0.02))
Z=clf.predict(np.c_[xx.ravel(),yy.ravel()])
Z=Z.reshape(xx.shape)
plt.pcolormesh(xx,yy,Z,cmap=plt.cm.Pastel1)
plt.scatter(X[:,0],X[:,1],c=y,cmap=plt.cm.spring,edgecolor='k')
plt.title('KNN-Classifier')
plt.scatter(6.88,4.18,marker='*',s=200,c='r')
plt.xlim([x_min,x_max])

print('模型建好后的运行结果如下:')
print('=======================')
print('新加入样本的类别是:',clf.predict([[6.72,4.29]]))

print('该模型针对次数据集的分类正确率是:{:.2f}'.format(clf.score(X,y)))

运行这段代码后,得到的结果如下: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三个基本要素

K的取值

先说结论,K的取值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K值过小,整体模型会变得复杂,容易发生过拟合。K值过大,整体模型会变得简单,使预测发生错误。

怎么确保K取值不大不小?—— 一个个试呗,哪个效果好选哪个!
怎么看效果好?—— 通过分类正确率来判断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上图中,我们如果选的K值过小,假如K=1,那么分类结果就为黑色圆。下图中,我们如果选的K值过大,假如K=N,N很大,同样分类结果为黑色圆。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不大不小,效果才好,如下图,分类结果为蓝色矩形。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 距离度量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距离的度量方式有很多,上图中展示了9种度量方式,完整内容:一图看遍9种距离度量,图文并茂,详述应用场景! – 知乎 (zhihu.com)

KNN算法使用的距离度量方式为L p L_{p}L p ​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距离函数的选择应该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分析的需要而定,一般选取L 2 L_{2}L 2 ​,即欧式距离表示。

; 分类决策规则

一般是少数服从多数。当选定K值时,通过距离计算得到最近的K个邻居,再计算它们当中所属类别的频率,待分类数据将被归为频率最高的类别。

特征归一化很重要

特征归一化不仅在KNN算法中,在其它算法的实现过程中也要重视。

所谓特征归一化,就是将不同类型的特征数值大小变为一致的过程。

举例:假设有4个样本及他们的特征如下:

样本特征1特征21100012216020431200864131318

可见归一化前,特征1和特征2的大小不是一个数量级。此时,特征1对分类结果的影响要显著大于特征2。归一化后,特征变为:

样本特征1特征2100210.3330.730.6740.811

算法描述与优缺点

KNN算法的描述

  1. 计算测试数据与各个训练数据之间的距离;
  2. 按照距离的递增关系进行排序;
  3. 选取距离最小的K个点;
  4. 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5. 返回前K个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测试数据的预测分类。

算法优点

  1. 简单,易于理解,易于实现,无需估计参数
  2. 训练时间为零。它没有显示的训练,不像其它有监督的算法会用训练集train一个模型,然后验证集或测试集用该模型分类。KNN只是把样本保存起来,收到测试数据时再处理,所以KNN训练时间为零。
  3. 对数据没有假设,准确度高,对异常点不敏感

算法缺点

  1. 计算量太大,尤其是特征数多的时候
  2. 惰性学习方法,基本上不学习,导致预测时速度比起逻辑回归之类的算法慢
  3. 对训练数据依赖度特别大,容错性太差。如果训练集中,有数据是错误的,刚刚好又在需要分类的数值的旁边,这样就会直接导致预测的数据的不准确。

参考博客

一图看遍9种距离度量,图文并茂,详述应用场景! – 知乎 (zhihu.com)

机器学习–K近邻 (KNN)算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 泰初 – 博客园 (cnblogs.com)

一文搞懂k近邻(k-NN)算法(一) – 知乎 (zhihu.com)

详解特征归一化_ybdesire的博客-CSDN博客_特征值归一化

k近邻算法(KNN)详解(附python代码) – 知乎 (zhihu.com)

Original: https://blog.csdn.net/CYW2014_HUST/article/details/127143575
Author: chenyonwu同学
Title: 机器学习实战笔记(二)KNN算法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ohngo689.com/623085/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大家都在看

亲爱的 Coder【最近整理,可免费获取】👉 最新必读书单  | 👏 面试题下载  | 🌎 免费的AI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