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归一化实现

在学习资料满天飞的大环境下,知识变得非常零散,体系化的知识并不多,这就导致很多人每天都努力学习到感动自己,最终却收效甚微,甚至放弃学习。我的使命就是过滤掉大量的无效信息,将知识体系化,以短平快的方式直达问题本质,把大家从大海捞针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0 前言

从嵌入式系统转到自动驾驶算法岗一段时间了,发现思考问题的思路或者说套路还是很不一样的:系统更依赖于逻辑思维(分析和推理),算法更依赖于数学思维(每一行代码都能看懂,但是背后的逻辑是不能单靠代码看懂的,需要推一推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推明白了,再看代码,发现其实也很简单)。

这篇博客的内容实际上非常简单,之所以写它,一个原因是自己好长时间不写博客了,拿它热热身;还有就是作为自己转型之后的处女作调子不想起的太高,而且难的事情或者难的技术未必很难,只是没有被分解为多个简单的事情而已, 不好高骛远,小步快跑 才是进步最快的方法;最后一个原因是看到Apollo里角度归一化的代码写的对新手并不”友好”,简单问题搞复杂了,借此契机作一个说明,希望对新手有一点点帮助。

1 什么是角度归一化

归一化就是将函数的幅值映射到[0,1]的范围内。

角度归一化只是这么叫,其实并不是将角度映射到[0,1],而是将其映射到一个周期内,[0,2pi)或[-pi, pi)或者其他的区间。

2 为什么做角度归一化

三角函数为周期函数,反三角函数的结果按道理说有无数个,为了方便将其映射到一个周期内。

而且C++中的反三角函数给出的结果映射到了[-pi, pi],我们计算角度时为了和C++标准库保持一致,也将角度值映射到这个区间。

至于这个区间为什么是全闭区间,查看C++标准库(以std::arctan2为例)说明如下:

If no errors occur, the arc tangent of y/x (arctan(yx)) in the range [-π , +π] radians, is returned.

  • If x is -∞ and y is finite and positive, +π is returned
  • If x is -∞ and y is finite and negative, -π is returned

3 代码实现

double NormalizeAngle(const double angle) {
    double a = std::fmod(angle + M_PI, 2.0 * M_PI);
    if (a < 0.0) {
        a += (2.0 * M_PI);
    }
    return a - M_PI;
}

上述代码是对正常的思路(公式)做了一个”偷懒”的变化之后的,让人看着很难受。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代码,先跳过往下看吧,看完下面的代码再回过头来看,就可以一眼发现到底是哪里”怪怪的”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Apollo的代码将角度值映射到了 [-pi, pi) 这样一个左闭右开的区间,和标准库的映射区间并不相同。

正常人第一个想到的代码实现是这个样子的:

double NormalizeAngle(const double angle) {
    double a = std::fmod(angle, 2.0 * M_PI);
    if (a < -M_PI) {
        a += (2.0 * M_PI);
    } else if (a >= M_PI) {
        a -= (2.0 * M_PI);
    }
    return a;
}

该代码对应的公式如下:
ϕ = θ + 2 k × π , k ∈ Z , θ ∈ ( − 2 π , 2 π ) (1) \mathbf{\phi} = {\theta}+{2k} \times \pi,\qquad {k \in Z},\ {\theta \in (-2\pi,2\pi)} \tag{1}ϕ=θ+2 k ×π,k ∈Z ,θ∈(−2 π,2 π)(1 )

θ = ϕ m o d ( 2 π ) (2) \theta = \phi \mod (2\pi) \tag2 θ=ϕm o d (2 π)(2 )

α = { θ + 2 π , − 2 π < θ < − π θ − 2 π , π ≤ θ < 2 π θ , − π ≤ θ < π (3) \alpha = \begin{cases} \theta + 2\pi, &{-2\pi

我们发现这个代码的实现思路就非常符合正常思维(未对公式进行变形)了。但是我们发现一个代码效率的问题,就是标准实现思路比Apollo的代码多了一个分支判断。

怎么样来简化掉这个分支判断呢?答案是对公式进行变形。

对上一节的公式进行变形,如下:
l e t θ ^ = ( θ + π ) m o d ( 2 π ) , θ ^ ∈ ( − π , π ) (4) let\quad\hat\theta = (\theta + \pi) \mod (2\pi), \qquad \hat\theta \in (-\pi,\pi)\tag4 l e t θ^=(θ+π)m o d (2 π),θ^∈(−π,π)(4 )

θ ^ = ( ( ϕ m o d ( 2 π ) ) + π ) m o d ( 2 π ) = ( ϕ + π ) m o d ( 2 π ) (5) \begin{aligned} \hat\theta &= ((\phi \mod (2\pi))+\pi) \mod (2\pi) \ &= (\phi+\pi) \mod (2\pi) \end{aligned}\tag5 θ^​=((ϕm o d (2 π))+π)m o d (2 π)=(ϕ+π)m o d (2 π)​(5 )

α = { θ ^ + π , − π < θ ^ < 0 θ ^ − π , 0 ≤ θ ^ < π (6) \alpha = \begin{cases} \hat\theta + \pi, \quad -\pi

根据该公式进行代码实现如下:

double NormalizeAngle(const double angle) {
    double a = std::fmod(angle + M_PI, 2.0 * M_PI);
    if (a < 0) {
        a += M_PI;
    } else {
        a -= M_PI;
    }
    return a;
}

其实到这一步,优化已经做完了,仅仅进行了一次判断。对于Apollo去掉else分支的做法并不能提升代码效率,反而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个人不推荐这种做法。

4 总结

  • 看算法代码和普通的逻辑代码不同,要先了解背后的公式,否则效率很低。
  • 如果对代码效率有提升再做公式的变换或者代码行数的减少,否则不要画蛇添足。

恭喜你又坚持看完了一篇博客,又进步了一点点!如果感觉还不错就点个赞再走吧,你的点赞和关注将是我持续输出的哒哒哒动力~~

Original: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873133/article/details/124533355
Author: 穿越临界点
Title: 角度归一化实现

原创文章受到原创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ohngo689.com/559512/

转载文章受原作者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出处!

(0)

大家都在看

亲爱的 Coder【最近整理,可免费获取】👉 最新必读书单  | 👏 面试题下载  | 🌎 免费的AI知识星球